倪海厦在中医理论中,针对肝病的经方应用具有系统性,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肝胆湿热证
适用于胁肋胀痛、口苦、小便黄等症状,常与饮食不节、湿热内生有关。
-
代表方剂 :小柴胡汤(柴胡、黄芩、半夏等)
-
加减应用 :加白术、茯苓以利湿,或加栀子以清虚火
二、肝胆火旺证
表现为头晕目赤、烦躁易怒、胁痛阵作,需清肝泻火。
-
代表方剂 :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栀子等)
-
关键作用 :清肝胆实火,平衡肝木与肝胆的关系
三、肝郁气滞证
因情志不畅导致胸胁胀痛、情绪抑郁,需疏肝解郁。
-
代表方剂 :柴胡疏肝散(柴胡、枳壳、芍药等)
-
经典组合 :逍遥散(柴胡、白芍、当归)可养血调经,越鞠丸(香附、川芎)行气消食
四、肝阴亏虚证
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口燥咽干,需滋阴养血。
-
代表方剂 :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茱萸、山药等)
-
特色疗法 :单味山茱萸可入肝滋阴,常用于肝肾阴虚型脱发
五、肝胆湿热下注证
伴随阴肿、阴痒、黄疸等症状,需清热利湿。
-
代表方剂 :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
-
关键配伍 :玉金可疏肝解郁,配合大黄清热通便
六、预防肝病理念
倪海厦强调“肝病治本在通大肠”,主张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湿热内生。
- 核心思路 :通过调理脾胃功能,防止湿热、痰湿等病理因素影响肝脏
七、特殊病症
-
脂肪肝 :可用柴芍药甘汤疏肝养血,或茵陈蒿汤清热利湿
-
肝癌(无腹水) :生附子、桂枝、炙鳖甲等药温阳散结,配合茵陈清热
注意事项 :以上方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具体证候调整剂量与配伍。倪海厦强调“经方加减是关键”,临床需结合脉诊、舌象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