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标志着夏季的正式开始。它通常在每年的6月5日至7日之间,当太阳到达黄经75°时到来。芒种这个名称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意味着在这个时节,小麦等有芒作物的种子已经成熟,需要紧急收割,同时晚谷、黍、稷等夏季播种的作物也进入了繁忙的播种期。
芒种不仅是农作物成熟和播种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民一年中最忙碌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的种植。芒种节气在农耕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民间有“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的农谚,说明了这个时节对于农业耕种的重要性。
芒种的三候包括:
-
螳螂生 :螳螂在上一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
鵙始鸣 :伯劳鸟开始出现在枝头,并且感阴而鸣。
-
反舌无声 :反舌鸟因感应到阴气的出现而停止鸣叫。
芒种时节,民间有许多传统习俗,如送花神、斗草、播种和食用君踏菜等。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尊重,也体现了他们对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的重视。
在养生方面,芒种时节应注意消暑祛湿,避免中暑。由于气温升高和湿度增大,人们容易感到困倦和慵懒,因此要注意补充水分,勤洗澡,勤换衣。慢性病老人应避免在潮湿闷热的天气外出晨练,以防心血管急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芒种是一个充满希望和勤劳的节气,它不仅是农业耕种的关键时刻,也是人们养生保健的重要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