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初早韭,秋末晚菘”中的“菘”指大白菜(学名:Brassica rapa),是古代对大白菜的雅称。这一表述最早见于南朝宋·齐文学家周颙的《南史·周颙传》,原文为“春初早韭,秋末晚菘”,意为春初的韭菜和秋末的大白菜是最佳食用时令。
补充说明:
-
季节特性
春初的韭菜因雨后鲜嫩、辛辣味浓而备受推崇;秋末的大白菜经过霜打后口感紧实、味道鲜甜,故有“霜降后白菜更鲜美”的说法。
-
文化内涵
周颙以此回答文惠太子,既表达了对时令饮食的尊重,也隐含其清心寡欲的生活态度。后世文人墨客亦常以“春韭秋菘”比喻应时之物,如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即源于此。
-
地理差异
不同地区因气候、土壤差异,蔬菜品质存在显著差别。例如北方霜降后的大白菜甜度高、耐贮藏,而南方早春韭菜因品种特性更强调鲜嫩口感。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通过季节性蔬菜的对比,传递了古人顺应自然、追求时令饮食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