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审核制度是确保医保基金合理使用、防止欺诈和浪费的核心机制,其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审核、数据分析和动态监管实现“控费”与“服务质量”的双重目标。 关键亮点包括:自动化智能审核降低人为误差、分级审核提升效率、DRG/DIP付费改革推动精准控费,以及多部门协同强化监管透明度。
医保审核的核心流程分为三阶段:事前通过信息系统预审费用合规性,事中结合AI与人工核查诊疗合理性(如药品目录匹配、高额费用必要性分析),事后通过大数据回溯异常行为(如分解住院、高套病组)。例如,某市通过智能系统拦截了5亿元不合理费用,人工复核纠正2000万元过度医疗支出。
当前审核难点集中在三方面:一是诊疗行为规范性判定,需结合临床指南与病历记录;二是DRG/DIP付费下的新违规形式,如“低标入院”或转移住院费用;三是跨部门数据互通不足,部分医疗机构HIS系统与医保平台未完全对接。解决方案包括建立专家复核机制、优化病组权重动态调整,以及推广省级医保信息共享平台。
未来优化方向需聚焦三点:强化审核人员专业培训(如编码准确性、政策解读),深化智能审核技术应用(如NLP病历分析、费用预测模型),以及完善申诉与反馈渠道(保障医疗机构和参保人权益)。例如,部分省份已试点“审核结果争议30日内响应”机制,申诉通过率提升至65%。
医保审核制度的持续进化,最终目标是实现基金安全、医疗质量与患者体验的平衡。参保人可通过查询医保APP实时了解审核进度,医疗机构则应定期自查诊疗合规性,共同维护医保生态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