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HIV感染)的症状通常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发病期(艾滋病期),不同阶段表现差异显著。急性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流感症状;无症状期可能长达数年无明显不适;发病期则伴随持续感染、体重骤减、机会性感染等严重症状。以下是具体分期症状解析:
-
急性期(感染后2-4周)
- 发热:体温升高至38°C以上,持续1-2周。
- 皮疹:红色斑疹或丘疹,多见于躯干和面部。
-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等部位淋巴结无痛性肿胀。
- 其他症状:咽痛、肌肉酸痛、乏力,易误诊为普通感冒。
-
无症状期(潜伏期)
- 通常持续5-10年,患者无明显不适,但病毒持续破坏免疫系统(CD4细胞减少)。
- 少数人可能出现轻微淋巴结肿大或反复口腔溃疡。
-
发病期(艾滋病期)
- 持续感染:反复出现肺炎、结核、带状疱疹等。
- 体重下降:半年内体重减少10%以上,伴随慢性腹泻。
- 机会性感染:如卡波西肉瘤(皮肤紫红色结节)、真菌性脑膜炎等。
- 神经系统症状: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甚至痴呆。
提示:早期症状易被忽视,若存在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接触、共用针具),建议及时检测。艾滋病通过规范治疗可长期控制,但延误诊治会加速病情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