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对方是否有艾滋病时,若发生高危行为(如无保护性行为、共用针具等),应在72小时内服用阻断药(PEP),且越早效果越好(最佳为2小时内)。 阻断药通过组合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多替拉韦)抑制HIV复制,降低感染风险达80%以上,但需连续服用28天并配合检测。
-
何时需要用药
与HIV感染状态不明者发生体液接触(如无保护性行为、伤口暴露)后72小时内是黄金窗口期,超过72小时则药物无效。医务人员、性侵受害者等高危人群尤其需及时评估。 -
药物选择与使用
常用三联药物包括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和拉替拉韦,需严格遵医嘱定时服用28天。漏服或提前停药可能导致阻断失败,副作用如恶心、头晕通常短暂且可控。 -
注意事项与局限性
阻断药并非100%有效,服药期间需避免再次暴露,并定期检测HIV抗体(服药后1/3/6个月)。PEP仅针对HIV,对其他性病(如梅毒、乙肝)无预防作用。 -
心理与行为建议
高危行为后应尽快就医或联系疾控中心,避免恐慌性自查。长期预防需依赖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针具等,阻断药仅是“紧急补救”措施。
总结:阻断药是暴露后的关键防线,但预防胜于补救。若存在风险,立即行动比纠结“是否吃药”更重要,同时务必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药物并完成全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