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感染艾滋病的人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阻断药,但需满足特定条件:仅在发生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启动,且需严格遵循28天疗程。 阻断药的核心作用是预防HIV感染,而非治疗已感染者,其副作用可控但存在个体差异,需医疗监护。
-
适用场景与时效性
阻断药仅推荐用于明确的高危暴露后预防,如无保护性行为、职业暴露或共用针具等。最佳服用窗口为暴露后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72小时,越早用药阻断成功率越高(超90%)。若无暴露风险,盲目服药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肝肾负担或胃肠道反应。 -
副作用与风险管理
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头痛等轻微症状,通常可自行缓解;罕见但严重的过敏反应或骨髓抑制需立即就医。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血常规,医生会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例如避免对肝肾已有损伤者使用特定药物。 -
用药原则与误区澄清
阻断药需连续服用28天,不可中断或提前停药,否则大幅降低效果。需注意:它并非“万能后悔药”,不能替代安全套等常规防护措施,且服药期间新增高危行为会导致阻断失败。 -
心理支持与后续检测
即使完成阻断疗程,仍需在暴露后2-4周进行HIV检测以确认结果。部分使用者可能因焦虑产生“恐艾”心理,建议通过专业咨询或支持团体缓解压力。
总结:阻断药是暴露后的紧急医疗手段,而非日常预防选择。避免高危行为才是根本,若需用药务必第一时间就医评估,严格遵循医嘱以平衡风险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