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就业政策,缴纳五险后通常不再属于应届生身份。具体说明如下:
一、应届生的定义
应届生主要指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满足以下条件:
-
离校时间:自毕业之日起算两年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
-
人事关系: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各级就业服务机构。
二、缴纳五险与就业状态的关系
- 劳动关系确立
缴纳五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定行为,通常意味着劳动者已正式入职。
- 档案与社保的关联性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为用人单位建立档案时,会同步记录参保人员信息。一旦开始缴纳五险,个人档案将不再属于原毕业学校或就业机构,而是转移至用人单位。
三、法律依据与政策依据
- 《社会保险法》
明确规定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且用人单位需按月缴纳社保费用。
- 就业政策
多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政策文件(如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均指出,缴纳五险是就业状态的重要标志,与应届生身份互斥。
四、特殊情况说明
若在毕业两年内因特殊原因(如继续深造、自主创业等)未缴纳五险,且符合应届生其他条件,仍可能被认定为应届生,但需提供充分证明材料。
缴纳五险后通常不再符合应届生身份,但特殊情况下可能存在例外。建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咨询当地就业部门或法律机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