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肾炎可能是多种系统性或肾脏特异性疾病的症状,常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IgA肾病)、感染相关疾病(如链球菌感染后肾炎)、血管炎(如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以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其核心症状包括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严重时可进展至肾衰竭。以下是具体关联疾病及症状特点:
-
自身免疫性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约35%-90%的狼疮患者会累及肾脏,表现为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异常,免疫复合物沉积是主要机制。
- IgA肾病:青年多发,上呼吸道感染后易诱发,典型症状为肉眼血尿或持续性镜下血尿,系膜区IgA沉积是病理特征。
- 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儿童常见,伴随皮肤紫癜、关节痛,肾脏症状以血尿和蛋白尿为主,过敏原触发免疫复合物沉积。
-
感染相关疾病
- 链球菌感染后肾炎:多见于儿童,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血尿、水肿,补体水平下降是诊断线索。
- 病毒性肾炎(如乙肝、HIV):病毒直接损伤或免疫介导导致肾小球病变,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减退。
-
血管炎性疾病
- 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累及肺、肾的小血管,表现为血尿、快速进展的肾功能衰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非肉芽肿性小血管炎,肾脏受累时出现血尿和高血压。
-
代谢性疾病
-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糖导致肾小球硬化,早期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后期进展至大量蛋白尿和肾功能衰竭。
- 高血压肾损害:持续高血压引发肾小球缺血性病变,尿蛋白量较少,常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
总结:免疫性肾炎的症状多样,早期识别原发病至关重要。若出现不明原因血尿、蛋白尿或肾功能异常,需结合免疫学检查、肾活检等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可延缓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