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肾炎最常见的原因是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攻击肾脏组织,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和IgA肾病是两大主要诱因。这类疾病的核心机制是免疫复合物沉积或抗体直接损伤肾小球,导致炎症反应和肾功能损害。
-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约50%-70%的狼疮患者会发展为狼疮性肾炎。异常的自身抗体(如抗dsDNA抗体)与肾脏组织结合,触发补体激活和炎症反应,表现为蛋白尿、血尿甚至肾衰竭。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与遗传、激素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
IgA肾病
全球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因免疫球蛋白A(IgA)在肾小球系膜区异常沉积而得名。患者常因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后出现血尿,亚洲人群发病率较高,可能与遗传变异(如HLA基因)相关。 -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
此类小血管炎可累及肾脏,ANCA抗体直接攻击血管内皮细胞,引发急进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肾功能恶化,需及时免疫抑制治疗。 -
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继发肾炎
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等也可能通过免疫复合物沉积损伤肾脏,但比例较低。部分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或病毒感染(如乙肝)可诱发类似反应。
免疫性肾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若出现持续水肿、尿液泡沫增多或血压升高,建议尽快就医。通过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后,激素、免疫抑制剂或生物靶向治疗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定期监测肾功能和免疫指标是长期管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