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过渡期退休与并轨后退休的优劣,需结合政策特点和个人情况综合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一、过渡期退休的优势
- 过渡性补贴保障
若在2014年10月前退休,可享受“保底”政策,退休待遇不低于老办法核定的水平,同时也不低于新办法标准。例如,某人工资基数较高但缴费年限较短,可能通过过渡性补贴维持较高退休金。
- 养老金计算稳定性
过渡期内采用新老办法结合的方式,即“限高保低”或“就高不就低”,保障了养老金的相对稳定。对于职级较高但缴费年限较短的人员,这种方式可避免养老金大幅下降。
二、过渡期退休的劣势
- 过渡性养老金减少
过渡性养老金是过渡期的重要补充,但并轨后该部分逐步取消,导致依赖度降低。长期来看,退休金将更依赖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积累。
- 职业年金竞争力下降
过渡期内中人职业年金和个人账户缴费比例较低(单位8%+个人4%),而并轨后职业年金缴费比例提高至16%,但领取时间缩短,长期收益可能低于过渡期。
三、并轨后退休的优势
- 养老金计算透明化
并轨后养老金完全按新制度计算,依据缴费年限、基数、个人账户等因素综合确定,减少政策不确定性。
- 计发基数逐年增长
新制度下计发基数与在职时工资挂钩且每年调整,长期退休人员可享受工资增长红利。
四、并轨后退休的劣势
- 过渡性补贴取消
并轨后不再享受过渡性补贴,依赖个人账户和缴费年限,经济压力可能增加。
- 早期退休者待遇较低
2014年前退休的人员(即“老人”)按退休时基数计发,而2014年后退休的“中人”可能因缴费年限更长而获更高待遇。
五、选择建议
- 过渡期退休适合人群
-
2014年前退休的老办法受益者;
-
职位高、职级高但缴费年限较短的人员;
-
依赖过渡性补贴维持生活的人群。
- 并轨后退休适合人群
-
2014年后退休的中人;
-
退休后计划长期享受工资增长红利的人群;
-
希望减少养老金波动风险的人群。
六、注意事项
-
职业年金规划 :并轨后职业年金成为重要补充,建议提高个人缴费比例以提升养老金;
-
财务规划 :过渡期结束前需适应新计发基数,避免因养老金下降影响生活质量。
无绝对优劣,需根据个人退休时间、工资水平、缴费年限等因素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