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养老金并轨后,退休金差距从金额上看并未显著缩小,但算法统一和职业年金的存在使差距形式发生变化。企业退休人员通过补发和调整人均涨幅约16.7%(如月均3000元→3500元),机关单位因职业年金加持仍保持6500元左右,实际差距0元,但低养老金群体(如月领1000元)涨幅更高(6.4% vs 高基数者1.9%)。. 并轨前的差距根源
双轨制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普遍是企业退休人员的2倍(6000元 vs 3000元),主要因缴费基数高、视同工龄认定及职业年金补充。企业退休人员缴费基数常按最低标准,工龄折算也较少。
-
并轨后的计算方式统一
2024年10月起,所有退休人员按相同公式计算养老金:基础养老金=社会平均工资×(1+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例如,工龄40年、缴费指数1.5者,基础养老金可达4000元,比工龄15年者高近5倍。 -
实际差距的“隐形分化”
- 职业年金效应:机关单位职业年金账户15万可月补1079元,实际到手6079元(基础养老金5000元+年金),而企业年金覆盖率低。
- 缴费基数差异:机关单位按全额工资缴费(如月薪1万即基数1万),私企可能按5000元基数缴费,退休后差额翻倍。
- 调整机制差异:2025年企业退休人员预计涨3.8%(+136元),机关单位同比例但基数高(+239元),实际差额仍扩大。
-
特殊群体影响
- “中人”过渡:2014-2024年退休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按新旧办法较高者发放,过渡期内差额逐年补发10%(2024年补100%)。
- 年轻群体压力:80后缴费比例升至18%,但账户利率降至3.25%,未来替代率或不足40%。
总结:并轨实现了制度公平,但历史缴费差异和补充养老金仍维持实质差距。建议企业职工尽早提高缴费基数,并关注年金政策以缩小个体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