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其特征和相关信息如下:
1. 定义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心室肌的起搏点位于束支的前分支或后分支中,在心电冲动传导过程中形成闭环传导,导致心室快速收缩的一种心律失常。
2. 病因
该病通常发生在器质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常见病因包括:
- 扩张型心肌病(约占50%)
- 缺血性心肌病
- 心瓣膜病
- 心肌炎
- 肥厚型心肌病
- Ebstein畸形
- 室内传导阻滞(偶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
某些诱发因素也可能导致其发作,如:
- 应激刺激:过度体力消耗、情绪激动、饱食、便秘、发热、甲亢等。
- 外界刺激:声、光、热等。
- 原有心脏病变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如冠心病发生心肌梗死、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
3. 症状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症状通常较为严重,常见表现包括:
- 心悸:心跳加速感。
- 胸闷、胸痛:与心脏供血不足相关。
- 黑蒙、晕厥:由于心排血量骤减引起脑部供血不足。
- 低血压:血压显著下降。
- 心跳骤停: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4. 诊断
诊断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主要依据包括:
- 心电图特征:发作时QRS时间≥0.12秒,多呈左束支阻滞图形,少数呈右束支阻滞图形。
- 电生理检查:易诱发室性心动过速,且H-V间期延长可达80毫秒。
- 临床表现:结合患者的器质性心脏病史和症状。
5. 治疗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 药物治疗:通过影响希氏束-浦肯野系统(His-Purkinje system)的药物,如钠通道阻滞剂,但由于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需谨慎使用。
- 射频消融术(RFCA):这是目前根治该病的首选方法,通过导管消融右束支,阻断折返环路的传导,具有创伤小、疗效高的特点。
6. 预防与注意事项
- 预防诱发因素: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饱食等应激刺激。
- 定期检查: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电图和心脏功能评估。
- 及时治疗:一旦确诊,需尽快接受专业治疗,以降低猝死风险。
总结
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其发生与器质性心脏病密切相关,症状危急,需通过心电图和电生理检查确诊。射频消融术是根治该病的首选方法,药物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如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专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