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postgastrectomy bile reflux gastritis),也称为胃切除后碱性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胃炎,它发生在部分或全部胃被切除之后。这种病症是由于胆汁和胰液等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残余的胃部,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和损害的结果。
在正常情况下,幽门括约肌的功能是阻止十二指肠的内容物,包括胆汁和胰液,逆流回胃。在胃切除术后,尤其是当手术涉及到幽门的部分或全部切除时,幽门的功能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或者完全丧失。这导致了十二指肠内的胆汁和胰液容易逆流进入胃中,而这些物质含有胆盐和其他成分,它们能够破坏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加氢离子(H+)的弥散,从而引发炎症、糜烂甚至是溃疡。
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症状包括腹胀、腹部不适、持续性的中上腹部烧灼感,有时还可能伴有胸骨后的疼痛,尤其是在进食后症状会加重。患者也可能经历恶心、呕吐(特别是胆汁性呕吐)、嗳气、烧心、反酸、肠鸣音增多、排便不畅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如果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如胃出血(表现为呕血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贫血、体重减轻等。
诊断此病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手术史、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结果。胃镜检查是评估胃黏膜状态的重要手段,可以观察到胃腔内是否存在胆汁反流的迹象,例如胃壁上有较多含胆汁的黏液覆盖,或者看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以泡沫状或水流状从幽门口反流入胃。还可以通过胃吸出物测定来检测空腹和餐后胃液中的胆酸含量,以此作为确诊依据之一。
治疗方面,首先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比如少量多餐、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量等措施可以帮助缓解症状。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使用促胃动力药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胆汁停留时间;应用结合胆盐类药物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使用抑酸剂降低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必要时还需采用胃黏膜保护剂加强胃黏膜屏障。对于那些内科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Roux-en-Y吻合术或其他形式的胆道分流术。
胃切除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其管理需要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并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法。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此类疾病,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