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组织排放的计算,主要涉及两种场景:有害物质敞露存放的散发量计算和无组织排放源的扩散量计算。以下是具体公式及说明:
一、有害物质敞露存放的散发量计算
当有害物质以敞露形式存放时,因蒸发作用会向周围空间扩散,其散发量计算公式为: $$ G_s = (5.38 + 4.1V) \cdot PH \cdot F \cdot (M)^{0.5} $$
-
参数说明
-
$G_s$:散发量(g/h)
-
$V$:车间或室内风速(m/s)
-
$PH$:有害物质在20℃时的饱和蒸气压力(mmHg)
-
$F$:敞露面积(m²)
-
$M$:有害物质分子量(g/mol)
-
常数项5.38和4.1用于修正不同物质和条件下的蒸发特性
-
二、无组织排放源的扩散量计算
-
基本公式
无组织排放扩散量计算需考虑风速、温度、排放源特征等因素,常用经验公式: $$ C = \frac{Q_c}{c_m} = \frac{1}{A} \cdot (BL^c + 0.25r^2)^{0.5} $$
-
参数说明
-
$C$:单位面积浓度(mg/m³)
-
$Q_c$:无组织排放控制浓度(mg/m³)
-
$c_m$:标准浓度限值(mg/m³)
-
$A$:防护区域面积(m²)
-
$B$、$L^c$:与风速相关的系数(需根据地区风速数据查表确定)
-
$r$:排放源等效半径(m)
-
-
-
等效半径计算
根据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²),等效半径计算公式为: $$ r = \sqrt{\frac{S}{\pi}} $$
该公式用于将占地面积转换为半径,以简化扩散量计算
三、其他相关计算
-
设备泄漏量计算 :
$$ G_c = KCV \cdot \frac{M}{T} $$其中$K$为安全系数(1-2),$C$为泄漏系数,$V$为工艺参数
-
扬尘量估算 :
根据物料特性(如堆放高度、风速等)采用经验公式估算
四、注意事项
-
参数取值 :
-
饱和蒸气压力$PH$需参考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
-
卫生防护距离系数$A$、$B$等需根据当地环境调查数据确定;
-
设备泄漏系数$K$需结合设备类型和运行条件评估
-
-
适用范围 :
以上公式适用于典型无组织排放场景,特殊场景(如高温、高湿环境)需调整计算参数
以上公式综合了物理扩散原理和工程经验,实际应用中需结合具体工况进行校准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