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组织排放是指大气污染物未经过排气筒或排气筒高度低于15米的排放方式,具有以下特征:
一、定义与特征
-
排放方式
不通过排气筒排放,或通过通风口、敞开门窗等非密闭性开口排放。
-
排放形态
包括面源(如露天堆放物料扬尘)、线源(如道路扬尘)、点源(如设备泄漏)等。
-
排放状态
无规则、间歇性,难以通过常规监测手段完全控制。
二、典型场景
-
工业领域 :露天矿场、冶金电厂、水泥厂等物料堆放或加工过程中的扬尘。
-
生活污染 :居民区周边垃圾堆放、道路扬尘、建筑施工扬尘等。
-
农业活动 :农田作业(如播种、收割)产生的粉尘。
三、危害与影响
-
环境危害
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形成雾霾,影响能见度;污染土壤和水体,破坏生态平衡。
-
健康风险
吸入污染物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尤其对儿童、老人及敏感人群危害更大。
-
社会经济影响
降低能见度影响交通安全,增加医疗成本,制约可持续发展。
四、管理措施
-
源头控制
采用密闭式生产工艺,减少物料散失;规范物料堆放,设置围挡。
-
过程管理
通过洒水降尘、绿化覆盖、密闭运输等方式减少扬尘。
-
监测与执法
建立无组织排放监测网络,对超标排放行为依法查处。
五、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无组织排放,未达标者将面临罚款、停产整顿等处罚。
(注:低矮排气筒的排放属于有组织排放,但若未达标同样需纳入无组织排放指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