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课后延时服务发放细则,综合多篇权威文件,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发放原则
-
向一线教师倾斜 :优先保障参与延时服务的教师,不随意增加管理人员。
-
多劳多得与公平结合 :根据教师工作量、班级规模及学校整体收入合理分配,同时考虑特殊班级需求。
-
专款专用 :费用仅用于延时服务相关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二、发放对象
全体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职工及管理人员。
三、资金来源与标准
-
收费标准 :按学期收取,每生约300元(具体金额因地区或学校政策不同有所差异)。
-
特殊群体优惠 :建档立卡、城乡低保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收服务费。
四、分配方式
-
课时核算 :根据教师实际授课时长计算,例如:
-
一、二年级每节57元,三至六年级每节52元;
-
每班每天配备4个教师次数,每人每天不超过90元。
-
-
班级平均分配 :若班级人数不均,由全体教师协商调整分配方案。
-
绩效挂钩 :结合教学效果、家长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合格者全额发放,违规者扣除相应比例费用。
五、服务时间与内容
-
时间安排 :通常为每周五加二,具体时段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
内容涵盖 :包括作业辅导、素质拓展、社团活动等,需结合学生特点设计课程。
六、管理与监督
-
成立专项小组 :负责考核、分配及费用监管,确保公开透明。
-
家长沟通 :定期向家长公示费用明细,接受监督。
-
违规处理 :如教师迟到、早退、家长投诉等,将扣除当月绩效服务费,多次违规者终止服务资格。
七、结余使用
结余部分用于购置设备、资料或补贴特殊班级,具体使用方案由校委会决定。
以上细则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建议学校在实施前充分征求教师、家长及学生意见,确保方案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