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校延时服务评价办法,综合不同场景的考核标准,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
一、教师考核维度
-
考勤规范
-
值班教师需按时到岗,冬季17:30、其他季节18:00前到岗,迟到/早退/中途离岗扣分(如迟到/早退1次扣2分,旷课1次扣20分)。
-
周四、周五需负责学生路队护送,未执行扣5分。
-
-
职业素养
-
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违反者取消评优资格。
-
服务期间不得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如玩手机、接打电话),发现1次扣2分。
-
-
工作质量
-
确保学生完成作业,未完成作业比例超标扣分(如10%以上未完成扣2分,50%以上扣5分)。
-
课程需包含作业辅导与学生互动,避免变相补课。
-
二、学生表现评估
-
纪律与安全
-
上课期间保持安静,纪律差或混乱扣2分。
-
实施安全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
-
学习参与度
- 积极完成作业,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获得额外加分。
三、家长满意度
-
反馈机制
-
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家长对服务内容、教师态度、活动质量的满意度,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评分。
-
定期组织家长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
-
满意度权重
- 家长满意度占课后延时服务总评价的30%,直接影响教师绩效考核等级。
四、综合评价体系
-
量化评分标准
-
考勤(20分)、纪律(20分)、作业完成率(20分)、学生表现(10分)、家长满意度(30分)。
-
根据学期末汇总成绩,按4:4:2比例确定优秀、良好、合格等级。
-
-
等级划分
-
优秀(25%):综合评分≥85分;
-
良好(60%-84分);
-
合格(40%-59分);
-
不合格(≤39分)。
-
-
奖惩机制
-
优秀教师获表彰、奖金及评优资格;
-
不合格教师可能面临降级、停发津贴等处罚。
-
五、监督与改进
-
定期检查 :学校每月对延时服务进行量化检查,包括教师表现、学生出勤、作业完成情况等。
-
动态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优化教师培训方案。
以上评价办法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调整,建议每学期进行一次评估周期优化,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