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
我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发端于 20世纪90年代 。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中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与义务教育紧密相关的教育活动,并指出中小学要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课后延时服务(即课后服务的一种形式)最早可追溯到2021年。2021年秋季学期,这项服务正式实施,并随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服务通常包括每周至少5天,每天至少2小时的校内延时活动,学生在放学后可以选择留在学校继续学习,由老师进行看管。
也有信息称课后服务在2024年春季学期起正式实施,这可能是基于各地对区域内课后服务实施情况的全面排查和调整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的结果。
综合以上信息,可以得出结论:
-
课后服务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萌芽。
-
2017年,教育部首次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课后服务。
-
2021年,课后延时服务正式实施,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
2024年春季学期,课后服务可能进一步规范并正式实施。
如果以课后延时服务为参考,可以认为它开始于2021年。如果以国家政策的明确为参考,则课后服务开始于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