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课后延时服务时间规定,综合多地政策及学校实践案例,主要规定如下:
一、服务时间安排
-
每日服务时长
学校通常将每日课后延时服务分为两个时段,每个时段1小时,中间休息15分钟,总时长1.5小时。例如:
-
中午时段:12:30-13:30
-
下午时段:16:30-17:30
(部分学校可能根据作息调整时段,如16:55-17:55)
-
-
每周服务天数
多数地区要求每周提供5天服务,即“每周五加二”。例如:
-
周一至周五下午各1小时
-
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暂停服务
-
二、时间调整机制
-
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微调时段,但需报教育部门备案,不得擅自变更。
-
特殊天气或活动期间,可临时增加服务时段。
三、政策依据与要求
-
结束时间限制
延时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后半小时,且需保障学生安全返家。
-
小学一般不晚于18:00
-
中学不晚于18:30
-
-
公示与申请
学校需提前公示服务方案,包括项目、时间、内容、费用等,并接受家长自愿报名。
-
纪律要求
学生需在指定座位就座,专注学习,禁止闲聊、打闹等行为。
四、地区差异说明
-
课程设置 :部分学校在延时服务中增加体育、编程等特色课程。
-
费用标准 :如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学按每天4元/课时收费,秦皇岛市多所中小学未明确收费。
建议家长关注当地教育部门最新通知,结合学校实际安排选择服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