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
学校收取课后延时服务费是合法的,但需符合相关规范和程序。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合法性依据
-
政策支持与合规性
教育部明确允许学校在自愿原则下收取课后服务费用,用于支付教师补贴和活动成本。地方教育部门(如山西太原)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收费标准。
-
收费性质与原则
课后延时服务属于学校正常工作之外的补充服务,其收费属于“成本分担”性质,而非营利性收费。收费需遵循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二、操作规范要求
-
审批与公示
学校需经教育部门批准,并通过县级物价局审核,同时向家长公示费用明细。
-
服务内容限制
延时服务不得包含新课教学,仅限作业辅导、兴趣活动等非教学内容。
-
收费标准限制
-
公立学校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乡村学校每课时不超过3元,普通学校每课时1.5元。
-
例如:某市小学每学期收费约360元(4.5学期×80元/月),初中同价。
-
三、争议解决途径
若家长对收费标准或服务内容存在异议,可通过以下方式解决:
-
与学校协商
反复沟通费用构成和服务内容,要求学校提供详细账单。
-
向教育局投诉
向当地教育部门举报乱收费行为,要求介入调查。
四、特殊说明
-
禁止变相强制收费 :若以“必须参加”等话术强制收费,可能涉及违规。
-
教师补贴标准 :教师每课时补贴不得低于60元。
学校课后延时收费在合规的前提下是合法的,但需严格遵循政策规定和操作流程,以保障学生和家长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