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治疗
- 急性期管理: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减少关节负重和活动,配合理疗(如热敷、冷敷)或按摩缓解症状。
- 恢复期锻炼:病情缓解后逐步恢复适度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如地中海饮食),注意关节保暖。
二、药物治疗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用于缓解疼痛和炎症,但需注意消化道出血风险,老年患者宜低剂量短期使用。
-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
- 甲氨蝶呤:作为治疗基石,需联合叶酸降低副作用,适合多数老年患者。
- 其他药物:来氟米特、柳氮磺吡啶等,需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
- 生物制剂:如IL-6受体抑制剂托珠单抗,对传统药物反应不佳者有效,且心血管风险较低。
- 糖皮质激素:短期用于控制急性炎症,长期使用需警惕骨质疏松和感染风险。
三、手术治疗
若关节严重畸形或功能丧失,可考虑:
- 人工关节置换术:适用于髋、膝关节严重破坏者。
- 滑膜切除术:缓解症状,但术后仍需药物维持。
四、合并症管理
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等,需注意:
- 心血管风险:避免使用TNF抑制剂和JAK抑制剂,优先选择IL-6抑制剂。
- 肾功能保护:慎用经肾代谢的药物(如JAK抑制剂),选择托珠单抗等更安全方案。
- 骨质疏松防治: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
五、心理与康复支持
- 心理干预:焦虑抑郁情绪常见,需家庭支持或专业心理疏导。
- 物理治疗:针灸、推拿等辅助改善症状,结合康复训练增强肌力。
总结
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需个体化治疗,平衡疗效与安全性。建议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结合药物、手术及非药物干预,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心血管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