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治疗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如肝肾功能、合并症等)选择,以下是综合建议:
一、常用药物分类及推荐
-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 作用:快速缓解疼痛和炎症,改善关节肿胀。
- 常用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萘普生。
- 注意事项:老年人优先选择对胃肠道刺激较小的选择性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必要时联用护胃药。
-
传统抗风湿药(DMARDs)
- 作用:延缓疾病进展,保护关节功能。
- 常用药物:
- 甲氨蝶呤(一线药物,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血常规);
- 来氟米特(抑制免疫反应,需注意肝毒性);
- 羟氯喹(安全性较高,需监测视力)。
-
生物制剂
- 作用:靶向抑制炎症因子,适用于传统药物疗效不佳者。
- 常用药物: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英夫利昔单抗)、IL-6受体拮抗剂。
- 注意事项:用药前需筛查结核和肝炎,感染风险较高者慎用。
-
糖皮质激素
- 作用:短期控制急性炎症,小剂量作为“桥接治疗”。
- 常用药物:泼尼松、氢化可的松。
- 注意事项:避免长期使用,需补充钙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
植物药及中成药
- 作用:辅助抗炎和调节免疫。
- 常用药物:雷公藤多苷(需监测生殖和血液系统)、蚁参蠲痹胶囊(缓解关节僵痛)。
二、联合用药策略
- 轻度活动期:NSAIDs联合甲氨蝶呤或羟氯喹。
- 中重度活动期: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或联用生物制剂。
- 急性发作期:短期小剂量激素(泼尼松≤10mg/日)联合DMARDs。
三、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 个体化剂量:根据肝肾功能调整剂量,避免药物蓄积。
- 定期监测:每3-6个月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及炎症指标。
- 合并症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慎用NSAIDs和激素;心血管疾病患者避免长期使用JAK抑制剂。
- 局部治疗:关节内注射激素或外用NSAIDs凝胶,减少全身用药风险。
四、药物禁忌与替代方案
- 消化道溃疡者:禁用NSAIDs,可选COX-2抑制剂或联用质子泵抑制剂。
- 肝肾功能不全者:避免甲氨蝶呤、来氟米特,优先选择羟氯喹或生物制剂。
以上方案需在风湿免疫科医生指导下实施,结合患者具体病情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