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异地就医医保政策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和调整,以下是一些关键的最新动态:
-
备案流程简化
- 异地就医需先备案后结算,备案对象包括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和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备案渠道多样化,支持线上(如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地方医保App)和线下(如医保窗口、电话)办理。
- 部分地区已实现“承诺制备案”,即参保人只需填写相关信息并承诺,无需提供繁琐的证明材料即可完成备案,进一步简化了备案流程。
-
按病种付费推广
- 2025年底前,所有省份将把省内异地住院费用纳入按病种付费管理,包括按病组(DRG)付费和病种分值(DIP)付费两种形式。这有助于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合理诊疗,同时缩小本地与异地就医支付差距。
-
报销待遇明确
- 省内异地就医通常按照“参保地政策,参保地目录”结算;跨省异地就医则按“参保地政策,就医地目录”结算。
- 对于临时外出就医人员,市外门诊、住院的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较参保地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保持合理差异,具体报销比例根据是否急诊、是否转诊等因素有所不同。
-
直接结算范围扩大
-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支持住院、门诊费用联网结算,减少个人垫资和跑腿报销。
-
智能审核与信息化提升
- 推进智能审核和信息化管理,提升结算效率,缩短清算周期。
-
特定地区政策细化
- 一些地区针对特定人群或情况出台了更细化的政策。例如,有的地区对长期异地居住人员采用承诺制备案,并明确了承诺制备案后的待遇享受原则。
这些政策的实施旨在提高异地就医的便捷性和公平性,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有效使用,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保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