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立案审核不通过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一、管辖权选择错误
-
问题表现
- 未选择被告户籍地/经常居住地法院,或合同约定管辖法院。
- 未提供原告在现居住地连续居住满1年的证明。
-
解决方法
- 核实被告户籍地、合同管辖条款,或补充原告居住证明(如居住证、社区证明等)。
- 涉及互联网纠纷的,需通过“管辖权说明”论证符合互联网法院受理条件。
二、起诉状不规范
-
问题表现
- 原/被告身份信息不全(如自然人缺身份证号、公司缺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
- 诉讼请求不明确(如金额错误、诉求表述模糊)。
- 事实与理由冗长或过于简略,暴露诉讼策略或无法让法官理解案情。
-
解决方法
- 使用法院官网模板或智能辅助工具填写。
- 诉讼请求需具体(如“请求判令被告偿还借款本金XX元及利息XX元”),避免模糊表述。
- 事实与理由应简明扼要,突出关键证据和法律依据。
三、证据材料问题
-
问题表现
- 证据模糊、缺页或未按时间排序(如聊天记录未标注对方身份、转账记录缺电子凭证)。
- 未提供有效证据证明被告主体资格(如公司已注销未列清算责任人)。
-
解决方法
- 整理证据目录,标注每项证据的证明目的。
- 聊天记录需附对方实名信息页截图,语音需转文字并标注时间。
- 转账记录从支付平台下载带公章的电子回单,合同需完整上传。
四、其他高频问题
-
日期与案由错误
- 起诉状落款日期需与提交立案当天一致。
- 案由需在起诉状中明确标注(如“民间借贷纠纷”),不可空白或笼统填写。
-
格式与签名问题
- 材料需以PDF格式上传,起诉状需手写签名并捺印。
- 公司作为原告的,需加盖公章并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
未完成前置程序
- 劳动争议、商事仲裁等案件需先申请仲裁,否则直接起诉会被驳回。
五、操作建议
- 优先通过“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提交材料,使用智能辅助功能生成文书。
- 若审核不通过,联系法院立案庭获取具体驳回原因(如北京互联网法院可通过系统留言补充材料)。
- 复杂案件建议现场立案,便于当场补正材料。
通过规范材料格式、严格核查管辖规则、完善证据链,可显著提升审核通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