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国医保政策迎来了一系列新的调整和改进,旨在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覆盖范围,优化报销比例,并加强基金监管。以下是对2023年医保政策新规定的详细解读。
筹资和待遇保障
筹资标准
2023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为1020元,其中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每人每年640元,个人缴费标准每人每年380元。筹资标准的提高反映了政府对居民医疗保障的重视,旨在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来减轻个人缴费负担,提升整体保障水平。
待遇保障
待遇保障方面,政策要求全面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巩固住院待遇水平,确保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比例稳定在70%左右。同时,稳步提升门诊保障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可将居民医保年度新增筹资的一定比例用于加强门诊保障。
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参保人员在不同医疗层次上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特别是加强门诊保障,能够有效减轻门诊医疗费用的负担。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DRG/DIP支付方式改革
2023年,国家医保局启动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目标是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DRG/DIP支付方式改革通过按病种付费,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门诊统筹
自2023年1月1日起,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基本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内费用,普通门诊累计超过600元以上部分,医保统筹基金支付比例分别为70%、60%和50%。门诊统筹的推广使得参保人员在门诊治疗时能够享受更高的报销比例,特别是对于退休人员,报销比例更高,能够有效减轻他们的门诊医疗费用负担。
医保药品目录调整
新增药品和调出药品
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11种药品,3个药品被调出目录,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新增药品和调整出目录的药品有助于扩大医保药品的覆盖范围,特别是纳入更多治疗常见病和慢性病的药品,能够提高患者的用药保障水平。
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
2023年,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完善了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推动省域内“双通道”处方流转电子化,提升谈判药品供应保障水平“双通道”管理能够确保谈判药品在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都能顺利使用,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和患者的用药便利性。
医保监管和绩效管理
医保基金监管
2023年,国家医保局继续加强医保基金监督管理,实施医保基金监管安全规范年行动,持续开展飞行检查,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加强医保基金监管能够有效防止医保资金的滥用和流失,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可持续运行。
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
2023年,国家医保局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深化医保电子凭证、移动支付等便民服务应用,推进医保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建设。医保电子凭证和移动支付的推广能够提高医保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方便参保人员进行医保结算和查询,提升参保体验。
2023年,中国医保政策在筹资和待遇保障、支付方式改革、药品目录调整、基金监管和绩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多项重要调整和改进。这些措施旨在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扩大覆盖范围,优化报销比例,并加强基金监管,确保医保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和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