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清明正值春季肝气升发、湿气渐重之际,补气需以健脾祛湿、滋阴润燥为核心。此时宜选用当季食材如山药、红枣、枸杞、莲子等,结合药膳搭配,帮助提升阳气、增强免疫力。以下推荐5道清明补气食谱,兼顾传统养生与家常操作。
1. 山药红枣糯米粥
山药健脾益肺,红枣补中益气,搭配糯米温补脾胃。将山药切块与糯米同煮至软烂,加入红枣焖煮10分钟,最后撒枸杞。晨起空腹食用,可缓解春困乏力。
2. 黄芪当归炖乌鸡
黄芪补气固表,当归活血,适合清明前后气温波动大的气候。乌鸡焯水后与黄芪、当归、生姜慢炖2小时,加少量盐调味。每周食用1-2次,改善气血两虚。
3. 莲子百合猪肚汤
莲子安神祛湿,百合润肺,猪肚补虚损。猪肚用面粉搓洗去腥,与莲子、百合、茯苓共同炖煮1.5小时,汤色乳白时加盐。午后饮用可调节肝火过旺。
4. 艾草青团(低糖版)
清明传统艾草含挥发油,能驱寒暖身。用嫩艾叶榨汁混合糯米粉,内馅以红豆、核桃、黑芝麻为主,减少糖分。蒸制后每日1-2个,兼顾习俗与健康需求。
5. 菠菜猪肝汤
菠菜富含铁元素,猪肝补血养肝,适合清明养肝需求。猪肝切片用料酒腌制后焯水,与菠菜、姜丝快速煮汤,起锅前淋麻油。晚餐前食用最佳。
清明补气需避免油腻、生冷食物,如油炸糕饼、冰饮等易伤脾胃阳气。建议搭配适量户外运动,如散步、八段锦,促进气血循环。食谱可根据体质微调,湿热重者减少红枣用量,阴虚者可添麦冬、玉竹。把握节气调养时机,为全年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