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农运会已举办十二届,创办于1988年,每四年举办一次,是我国规模仅次于全运会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
历届举办情况
第一届:1988年10月9日至16日,北京
- 比赛项目:田径、篮球、摔跤、自行车等7个比赛项目,武术、搏克2个表演项目
- 规模:1400多名运动员参赛,开创农民体育的先河。
第二届:1992年10月10日至19日,湖北孝感
- 比赛项目:9个比赛项目,表演项目为搏克
- 规模:2200多名运动员参赛,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三届:1996年10月12日至20日,上海
- 比赛项目:10个比赛项目,新增毽球、风筝、民间体育表演项目
- 特色活动:举办“看看逛逛上海”活动,展示改革开放成果。
第四届:2000年10月29日至11月4日,四川绵阳
- 比赛项目:13个项目,包括龙舟、舞龙舞狮等,共设410枚金牌
- 规模:近万名运动员参赛,台湾省组队参加。
第五届:2004年10月18日至24日,江西宜春
- 比赛项目:14个大项、155个小项
- 规模:2560多名运动员参赛,总人数超过1.4万。
第六届:2008年10月18日至24日,福建泉州
- 规模与特色: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充分体现农民体育繁荣。
后续几届:每届赛事规模逐步扩大,比赛项目更加多样化,涵盖田径、游泳、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民间特色项目,如舞龙舞狮、风筝等。
总结
全国农运会不仅是农民体育的盛会,更是展示我国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重要平台。其每届赛事的举办,不仅推动了全民健身,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