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冬至的习俗融合了祭祖、宗教信仰与家庭团聚,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祭祖与扫墓
-
祭祖活动
潮汕人冬至会前往祠堂或家中祭拜祖先,通常在中午前完成祭拜仪式,之后全家人会团聚共餐。祭品包括猪肉、鸡、鱼等三牲、粿品(如冬节丸)、萝卜卷、虾肉卷等,其中冬节丸是必备祭品,象征家庭团圆、生活圆满。
-
扫墓习俗
部分地区会在冬至上坟扫墓,称为“过冬纸”,通常与清明合祭。由于冬至少雨、阳光充足,更利于祭祖活动,并兼具祭扫与踏青的娱乐功能。
二、宗教与民俗活动
-
拜老爷与老祖公
潮汕人冬至前一日会拜“老爷”(旧时官吏神祇),祈求庇佑;冬至当天则重点祭拜“老祖公”(家族祖先),并亲手制作汤圆或粿品。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如有的地方会同时祭拜多位神祇。
-
其他民俗
部分地区有在冬至宰羊、煮酒(如糯米酒)的习俗,象征驱寒补冬。另有在门顶、屋梁贴甜丸的陋俗,寓意家庭富足。
三、特色食物
-
冬至茧与汤圆
-
冬至茧 :潮汕特有粿品,外皮包裹丰富馅料,象征团圆与吉祥,是祭祖和家庭团聚的必备食物。
-
汤圆 :北方地区普遍食用,象征团圆;潮汕人则将汤圆与甜丸等食物搭配,既有祭祖用途,也用于家庭聚会。
-
四、文化内涵
冬至在潮汕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兼具自然节气与人文内涵。其核心在于通过祭祖、家庭团聚表达对祖先的敬意与对生活的美好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