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遇甘露”是一个汉语成语与自然现象结合的比喻表达,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核心含义
-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枯干的树木遇到春天又恢复了活力,常伴随甘露的滋润。
-
引申 :比喻垂危的病人、事物或困境重新获得生机与活力。
-
-
文化寓意
在传统文化中,这一现象常被视作吉祥的征兆,象征困境后的转机与希望,如久旱逢甘露、绝处逢生。
二、出处与背景
-
佛教文化背景 :该成语出自宋代释道原的《景德传灯录》,原指枯树逢春是世间罕有的佛性复苏现象。
-
成语演变 :后泛指任何垂危事物重新焕发生机,如经济复苏、政策转机等。
三、使用示例
-
自然现象 :
“经过多年治理,这片荒漠终于枯木逢春,遇甘露后重现绿意。”
-
人事境遇 :
“公司面临危机时,新管理层的加入犹如枯木逢春遇甘露,业务迅速回暖。”
-
情感表达 :
“两人相识相知,仿佛枯木逢春遇甘露,彼此生命都因此绽放光彩。”
四、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枯木逢春、枯草逢春、绝处逢生。
-
反义词 :枯萎凋零、死气沉沉、穷途末路。
“枯木逢春遇甘露”通过自然意象传递出对生命复苏的赞美,既可用于描述具体事物的转机,也可引申为对困境突破的象征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