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肥、绿肥
盐碱地改良的底肥选择需结合土壤改良和作物需求,综合多来源信息分析如下:
一、推荐底肥类型
-
有机肥
有机肥富含腐殖质,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水性,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从而降低土壤盐分积累。推荐使用:
-
猪粪肥:可显著提高脲酶活性,促进氮素吸收
-
发酵鸡粪:养分更全面,减少烧根风险
-
秸秆还田:通过覆盖减少盐碱直接危害
-
-
绿肥
绿肥可通过覆盖和翻压改良土壤,例如田菁:
-
抗盐碱性强,适合重度盐碱地
-
腐殖质含量高,可中和土壤碱性
-
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增强透水性
-
二、辅助材料与改良措施
-
酸性肥料 :基肥中可搭配过磷酸钙、硫酸钾等中性和酸性肥料,降低土壤pH值,减少养分固定损失。
-
矿源黄腐酸钾 :作为多功能肥料,可调节土壤盐碱,增强养分有效性。
-
避免含氯复合肥 :如碳酸氢铵,会加重土壤碱性。
三、注意事项
-
控制用量 :有机肥每亩约2.5吨(如鸡粪),复合肥(如硫酸钾)按需施用,避免过量。
-
灌根施用 :化肥需结合灌水使用,降低土壤溶液浓度,防止烧根。
-
轮作与排水 :种植耐盐作物(如盐角草)轮作,配合洗盐(深耕翻压)长期改良土壤。
通过有机肥和绿肥的协同作用,可逐步改善盐碱地环境,为后续作物种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