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人冬至的饮食习俗因地域差异而丰富多样,既有南方特色,也融合了北方习俗,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特色主食类
-
福州“米时”
福州冬至必备传统小吃,将糯米与红桔、花生等混合制成丸子,煮熟后裹上黄豆粉,甜咸皆宜。福州还有“元宵”习俗,与汤圆类似但更强调团圆寓意。
-
厦门姜母鸭
以红面番鸭为主料,用芝麻油炒香后加入老姜、米酒炖煮,具有滋补功效,是厦门冬至的经典菜肴。
-
泉州润饼与汤圆
泉州冬至吃汤圆,多用花生、芝麻、红豆等馅料,象征团圆。部分地区还会制作“润饼”,类似北方煎饼果子,搭配卤肉食用。
二、汤圆与元宵类
-
甜汤圆 :厦门、福州等地流行绑糖膏或圆仔汤(甜馅),不喜甜者可加入蔬菜、海产品等。
-
咸汤圆 :部分地方会在汤中加入五花肉、香菇等食材,别具风味。
-
元宵 :福州等地冬至必吃,象征家庭和睦。
三、其他传统食品
-
菜糍与糍粑丸子
-
菜糍 :闽北特色,将糍粑与梅菜、笋干、五花肉等炒制,搭配芋麻或艾草粉,香气浓郁。
-
糍粑丸子 :用糯米粉和馅料制成,可搭配红糖、芝麻酱等食用。
-
-
酒类
部分地区冬至会酿青红酒,利用当地气候优势,酒体醇厚,适合作为节日饮品。
四、地方性小吃
-
沙县小吃 :如扁肉、拌面等,部分店铺会在冬至推出特色套餐。
-
土人仔 :福州冬至吉祥物,用泥土捏制的圆润女子形象,寓意多子多孙。
五、其他习俗相关食物
-
祭祖与供品 :闽南地区冬至有祭祖习俗,供品中可能包含汤圆、丸子等。
-
霉豆腐与冻米糕 :闽北部分地区冬至会制作霉豆腐和冻米糕,作为春节前储备。
总结 :福建冬至饮食融合了南北特色,既有北方饺子的“消寒”寓意,也有南方汤圆的团圆象征。不同地区因物产差异形成独特菜品,如福州“米时”、厦门姜母鸭、泉州芋头糕等,共同构成丰富多彩的节日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