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莆田的冬至习俗融合了家庭团聚、祈福纳祥与地方信仰,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核心习俗
-
吃汤圆与丸子
莆田冬至以吃汤圆为主,象征团圆美满。部分家庭会制作特制丸子,如:
-
团圆寓意 :普通丸子代表家庭和睦、五谷丰收;
-
吉祥造型 :捏成元宝、聚宝盆、小狗等形状,寄托对财富、平安和六畜兴旺的祈愿;
-
客鸟丸 :豆粒大小的丸子,传说可招喜鹊,象征报喜吉祥。
-
-
搓丸子仪式
冬至前夜(“冬至暝”)全家人围坐,用红烛、福橘、板糖等摆成“大笠弧”(簸箕形),共同搓制丸子。此活动兼具家庭互动与祈福功能,长辈还会在丸子上捏吉祥图案。
二、时间节点与活动
-
冬至暝(前一夜)
-
点燃红烛,摆上“果岳”桔子(插“三春”)和供品(筷子、生姜、板糖);
-
全家人围坐搓丸子,期间可聊天娱乐,营造温馨氛围。
-
-
冬至早(当天早晨)
-
吃“丸子汤”,即用红糖、板糖等熬制的汤底煮丸子,搭配姜片食用;
-
举家上山扫墓祭祖,缅怀先人,部分家庭会穿红衣、骑摩托车组成“摩托大军”前往墓地。
-
三、文化内涵与传承
-
孝道文化 :传说顺安为孝子,以糯米丸子供奉母亲,后人以此为榜样,在冬至时制作丸子祭祖,传承孝道精神;
-
节气与民俗结合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与农业生产周期紧密相关,习俗中蕴含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恩。
四、其他特色
-
地域差异 :城市与农村习俗差异较大,城市家庭更注重仪式感,农村则保留更多传统手工艺(如包汤圆);
-
节令食品 :除汤圆外,部分家庭还会准备羊肉汤、炸豆腐等食物,丰富节日饮食。
以上习俗代代相传,成为莆田文化的重要标识,体现了家庭团聚、祈福纳祥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