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是联合国卫生组织(WHO)于2016年提出的全球公共卫生战略目标,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核心指标:
- 新发感染率减少90%
通过加强疫苗接种、改善卫生条件、减少母婴传播等措施,显著降低乙肝病毒的新增感染人数。
- 相关死亡率减少65%
通过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和疾病管理,减少因乙肝导致的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的死亡风险。
- 90%的慢性乙肝感染者得到诊断,80%接受规范治疗
提高检测覆盖率,确保更多患者被早期发现,并通过抗病毒药物等手段控制病情进展。
补充说明
-
目标性质 :该目标侧重于 公共卫生危害的消除 ,而非彻底根除乙肝病毒。目前医学技术尚无法实现完全清除病毒,但通过综合防控措施可大幅控制疾病负担。
-
实现路径 :包括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如我国已接近95%)、加强成人主动检测、规范抗病毒药物使用、降低母婴传播风险等。
-
当前进展 :我国在新生儿免疫接种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部分高发地区(如广东、广西等)和特殊人群(如肝病患者)需加强防控。
结论
2030年消除乙肝的目标是通过全球协作和综合干预,将乙肝从公共卫生危机转化为可管理疾病,而非完全消灭病毒。患者需遵循医嘱规范治疗,同时社会需持续投入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