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离开,暑气消退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之间,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其核心含义和特点如下:
一、核心含义
-
字面与象征意义
“处”指终止、躲藏,“暑”指炎热,合起来表示炎热天气的结束和秋季的来临。
-
气候特征
夏季高温的“三暑”(立夏、小满、芒种)接近尾声,但天气仍可能因短期回热现象(秋老虎)出现短暂升温,但整体趋势是气温下降,雨量减少,湿度降低。
二、时间与天文特征
-
时间范围 :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交节,具体日期可能因年份和干支历法差异略有不同。
-
天文现象 :太阳直射点南移至黄经150°,副热带高压逐渐撤退,导致北方地区气温逐步下降。
三、气候与物候变化
-
短期回热现象
处暑后可能出现“秋老虎”天气,即短时间内的闷热天气,但随后气温会持续回落。
-
农业与民俗意义
-
农业上,此时稻谷成熟,是收获的关键时期。
-
民俗活动丰富,包括吃鸭子、放河灯、煎药茶等,部分地区还有开渔节等传统。
-
四、与相邻节气的区别
-
与小暑/大暑 :小暑/大暑是夏季高温巅峰,而处暑标志着高温结束。
-
与小寒/大寒 :小寒/大寒是冬季寒冷极致,处暑则是夏季与秋季的过渡阶段。
处暑是反映气温由盛转衰的重要节气,既包含短期回热特征,又预示着秋季凉爽天气的全面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