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是清代赵学敏所著的中医经典著作,共收录131个方剂,分为13类,每类对应不同的病证和治法。以下为主要分类及代表性方剂:
一、补土类(13个)
-
黄芽汤
- 人参三钱、甘草二钱、茯苓二钱、干姜二钱,补火助脾阳,燥湿化滞。
-
术甘苓泽汤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泽泻,补脾利湿,适用于中土虚弱证。
-
苓桂术甘汤
-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桂枝,补中益脾,温阳化饮。
二、升阳类(13个)
-
四五汤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附子、白芷、川芎等,补气升阳,主治气虚下陷证。
-
升阳达肝木汤
- 人参、桂枝、茯苓、甘草、附子、柴胡,补阳疏肝,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
归脾达肝木汤
-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桂枝、柴胡,补益心脾,疏肝和血。
三、清热类(13个)
-
黄芩黄连丹皮汤
- 黄连、黄芩、白芍、生地、丹皮,清热泻火,主治阴虚火旺证。
-
栀子豉汤
- 栀子、豉皮、甘草,清热除烦,适用于热郁胸膈证。
-
百合五味汤
- 百合、石膏、麦冬、五味子,滋阴降火,主治肺阴虚证。
四、滋阴类(13个)
-
左归丸
- 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菟丝子、牛膝,滋阴补肾,适用于肾阴虚证。
-
右归丸
- 熟地、附子、肉桂、山药、山茱萸、枸杞,温补肾阳,主治肾阳虚证。
-
麦冬玉竹汤
- 麦冬、玉竹、沙参、甘草,滋阴润燥,适用于肺燥干咳证。
五、理气类(13个)
-
逍遥散
- 当归、白芍、柴胡、甘草、茯苓、薄荷,疏肝解郁,主治肝郁血虚证。
六、其他重要方剂
-
桂枝茯苓丸 :活血化瘀,主治瘀阻胞宫证。
-
天魂汤 :补脾益肾,主治血证后期。
-
乌肝汤 :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证。
七、附类
- 加减法方剂 :如苓桂术甘汤减桂枝为茯苓四逆汤,附子炮制后增强温阳作用。
以上方剂均出自《四圣心源》,具体应用需结合临床辨证调整。该书以“中土为核心”,强调脾胃运化对全身健康的影响,补土类方剂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