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防治最佳时期是水稻分蘖盛期至孕穗期,此时病菌侵染活跃且防治效果最佳。关键防治节点包括苗期预防、分蘖期重点防控和破口期保护,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策略可显著降低发病率。
-
苗期基础防控(播种后20-30天)
秧田期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或移栽前3-5天喷施20%稻瘟灵乳油。此阶段防治可减少菌源基数,降低大田期发病风险。 -
分蘖盛期关键防控(移栽后25-35天)
当田间出现急性型病斑或气象预报连续阴雨时,立即用40%稻瘟酰胺悬浮剂或25%嘧菌酯悬浮剂全株喷雾。此时防治可阻断病菌向新生叶片扩散。 -
孕穗破口期终极保护(抽穗前5-7天)
选用2%春雷霉素水剂或40%富士一号乳油重点喷施穗部,间隔7-10天补防一次。此阶段保护可预防穗颈瘟导致的白穗现象。 -
抽穗后补救措施
若前期防治不力出现叶瘟,可用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紧急控制,同时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但此阶段防治效果较前期下降30%以上。
注意:实际防治需结合当地农技部门预测预报,在气温20-28℃、相对湿度90%以上的易感病天气来临前3天施药效果最佳。不同水稻品种抗病性差异显著,籼稻比粳稻需提前3-5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