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的综合防治方法需结合农业技术、品种选择和药剂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一、农业防治措施
-
选用抗病品种
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防治稻瘟病的核心措施,如“中优788”“天优华占”等,可降低病害发生概率。
-
合理施肥与灌排管理
-
遵循“控氮、增磷、保钾”原则,避免过量施用氮肥。
-
采用浅水勤灌技术,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保持浅灌。
-
-
田间清洁与生物多样性
-
及时清除病残体、病株和病稻草,减少病原菌传播。
-
通过种植感病品种作为指示品种,监测病原菌动态。
-
-
调整种植密度与轮作
-
适当增加株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
-
实行稻田轮作,避免连作,减少病原菌积累。
-
二、药剂防治措施
-
预防性喷药
-
移栽前对秧苗喷施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30g/亩,或稻瘟灵乳油130ml/亩,预防苗瘟、叶瘟。
-
穗颈瘟需在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各喷1次药,推荐75%三环唑25-30g/亩或40%稻瘟灵130ml/亩。
-
-
发病期应急处理
-
叶瘟发病初期喷施2%春雷霉素水剂90g/亩或井冈霉素150ml/亩。
-
已发病地块需选用稻瘟灵、咪鲜胺等药剂,重点喷施病斑中心及叶片基部。
-
-
药剂选择与使用规范
-
推荐高效低毒药剂:三环唑、春雷霉素、稻瘟灵等,避免过量使用氮肥。
-
喷药时选择背负式弥雾机,确保均匀覆盖,避免雨天施药。
-
三、综合管理策略
-
监测与预警 :定期巡查田间,发现病斑后及时隔离治疗,结合菌群监测预测病害趋势。
-
技术培训与记录 :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建立病害防治档案,实现精准管理。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应用,可有效控制稻瘟病,保障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