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防治的最佳时期是分蘖期(防治叶瘟)和抽穗破口期(防治穗颈瘟),其中穗颈瘟需提前5-7天施药,齐穗期补防一次。关键防治原则为“预防为主,早抓叶瘟,狠治穗瘟”,同时需结合天气、品种抗性及田间管理综合施策。
-
分蘖期防控叶瘟
水稻分蘖期是叶瘟高发阶段,此时稻株抗病性较弱,需在田间初见病斑时立即用药。典型病斑呈梭形,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推荐选用稻瘟灵、稻瘟酰胺等药剂,若遇连续阴雨或高温高湿天气,需间隔5-7天重复施药。 -
抽穗破口期阻断穗颈瘟
穗颈瘟对产量威胁最大,需在水稻剑叶叶枕超出倒二叶叶枕5公分时(破口前5-7天)首次施药,齐穗期(抽穗80%)二次补防。药剂优先选择吡唑醚菌酯、三环唑等复配制剂,避免单一用药导致抗药性。施药时间宜选上午9点前或下午5点后,避开扬花期。 -
综合管理增强抗病性
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清除病稻草和杂草,减少菌源。易感品种或历史病区需增加施药频次,结合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提升防效。
提示:稻瘟病防治需“看天、看苗、看田”,尤其关注破口期遇雨需抢晴施药,发病后及时选用强效药剂控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