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唑、稻瘟灵、吡唑醚菌酯
水稻稻瘟病的防治药剂选择需结合生长阶段、病情严重程度及抗药性情况,具体如下:
一、预防药剂(发病前使用)
-
三环唑
-
特点:内吸传导性强,能快速被水稻吸收并传导至全株,对穗颈瘟预防效果显著
-
使用方法:
-
种苗期(3-4叶期):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亩30-40克,兑水30-50斤
-
分蘖期: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每亩15-20克
-
穗期(抽穗前后):40%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每亩15-20毫升
-
-
-
稻瘟灵
-
特点:广谱内吸杀菌剂,兼具预防与治疗作用,对叶瘟和穗瘟均有效
-
使用方法:
-
发病初期:40%稻瘟灵乳油80-100毫升/亩,兑水15公斤,间隔5-7天再喷一次
-
穗期:与三环唑混用可提高效果
-
-
-
富士一号
-
特点:低毒高效,适用于绿色食品生产,对叶瘟和穗瘟有良好预防效果
-
使用方法:
-
叶瘟初发期:1000倍液,亩用60-75毫升
-
穗期:与三环唑混用
-
-
二、治疗药剂(发病后使用)
-
稻瘟灵/富士一号
-
适用阶段:穗期(抽穗后)
-
使用方法:
- 40%稻瘟灵乳油/富士一号乳油:80-100毫升/亩,兑水15公斤,间隔5-7天再喷一次
-
-
吡唑醚菌酯
-
特点:新型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对穗颈瘟效果显著,可调节植株生长
-
使用方法:
- 穗期:9%吡唑醚菌酯悬浮剂55-80毫升/亩,兑水20-30公斤
-
-
其他药剂
-
三环唑+稻瘟灵 :破口期联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
-
三环唑+吡唑醚菌酯 :穗期综合防治推荐组合
-
肟菌酯·戊唑醇 :穗期重点防治药剂
-
三、综合防治策略
-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单一药剂,如三环唑使用后轮换使用稻瘟灵、吡唑醚菌酯等
-
抗药性管理 :结合安透助剂(如磷酸二氢钾)提升吸收效果,或采用灌根、叶面喷施等多种方式
-
环境调控 :高温高湿季节优先预防,发病后抢晴喷药并覆盖遮阳网减少药害
(注:具体用药需根据品种特性、病情严重程度及当地抗药性情况调整,建议优先选用低毒高效药剂如富士一号、吡唑醚菌酯,并配合农业技术措施综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