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水肿的经典药方需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选择,核心思路包括疏风利水、健脾温阳、补肾化湿等。常见方剂如越婢加术汤、五皮饮、实脾饮等,通过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促进水液代谢,标本兼治消除肿胀。以下是具体分析:
- 风水相搏型水肿:表现为突发眼睑或全身浮肿,伴恶寒发热。推荐越婢加术汤(麻黄、石膏、白术等),疏风宣肺、清热利水,适用于急性肾炎或过敏引发的水肿。
- 脾虚湿盛型水肿:常见下肢凹陷性水肿、腹胀便溏。五皮饮(茯苓皮、大腹皮等)和胃苓汤(苍术、厚朴等)能健脾化湿、行气利水,适合慢性肾病或营养不良性水肿。
- 肾阳虚型水肿:多见腰以下浮肿、畏寒肢冷。真武汤(附子、茯苓等)或实脾饮(干姜、白术等)可温肾助阳、化气行水,针对心衰或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的水肿。
- 湿毒浸淫型水肿:伴随皮肤疮疡或尿赤。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等)联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能解毒利湿,改善感染相关水肿。
提示:水肿病因复杂,需中医师辨证后选方。自行用药可能延误病情,尤其孕妇或心肾功能不全者应严格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