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实施细则是对《职业病防治法》的具体落实规定,重点明确了用人单位的防治责任、职业健康检查制度、职业病诊断鉴定流程等核心内容。该细则强化了劳动者权益保障,要求企业建立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开展危害因素检测,并对违法行为设定了更严格的处罚标准。
-
用人单位责任细化
实施细则规定企业必须配备专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制定年度防治计划并公示。高风险行业需每季度进行工作场所检测,检测结果保存至少5年。新改扩建项目必须完成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才能开工。 -
健康检查全流程管理
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成为强制要求,检查项目与危害因素严格对应。发现疑似病例须24小时内报告,体检费用全部由单位承担。检查报告需劳动者本人签字确认。 -
诊断鉴定程序优化
设立省级职业病诊断鉴定委员会,争议案件60日内必须出具结论。劳动者可自行申请诊断,用人单位拒不提供资料将承担不利后果。诊断书需明确标注关联性判定依据。 -
监管与处罚升级
卫生行政部门获授权可查封危险设备,罚款金额提高至30万元以下。未设置警示标识、隐瞒职业病危害等行为将被列入失信名单,构成犯罪的一律追究刑事责任。
企业需重点完善三大体系:危害监测体系、个体防护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劳动者应留存劳动合同、体检报告等证据,发现权益受损可向当地卫健委投诉。定期组织防护知识培训、更新防护设备是降低法律风险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