痢疾样大便症状主要表现为频繁的稀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常伴随腹痛、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和发热。这类症状多由肠道感染(如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炎症性肠病引起,需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主要表现
- 粪便异常:黏液、脓血或果酱样便,可能伴有恶臭。
- 排便频繁:每日可达10次以上,量少但急迫感强。
- 伴随症状:下腹绞痛、发热(38℃以上)、乏力,严重时可能出现脱水。
常见病因
- 感染性因素:志贺菌、阿米巴原虫等病原体侵袭肠道黏膜。
- 非感染性因素: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 其他诱因:食物中毒、抗生素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应对建议
- 及时补液:口服补液盐或淡盐水预防脱水。
- 避免自行用药:尤其是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需医生指导。
- 饮食调整:暂停乳制品和高纤维食物,选择米汤、粥等易消化饮食。
若症状持续超过2天或出现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务必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