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在推动医疗成本降低和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垄断风险与市场失真
-
少数企业垄断 :部分地区或领域仅允许少数企业参与竞标,形成垄断地位,易滋生腐败并导致市场不公平。
-
中小企业挤压 :大型企业因规模优势获得更多资源,中小型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可能抑制创新能力和市场多样性。
二、药品质量与供应风险
-
质量评估不足 :集中采购过度依赖价格竞争,可能忽略对供应商资质和生产工艺的审核,增加假冒伪劣药品风险。
-
供应保障问题 :部分企业为中标压低价格,导致低于成本中标或断供现象,影响临床用药连续性。
三、制度设计与执行缺陷
-
招标透明度不足 :信息披露不充分、评标标准模糊,易引发道德风险和权力寻租,降低市场竞争公平性。
-
激励机制不合理 :低价中标企业可能通过提高服务成本或减少赠品弥补利润损失,反而增加患者负担。
四、其他挑战
-
价格波动与逆增长 :个别品种集采后价格高于集采前,或出现供应短缺后价格反弹,削弱集采效果。
-
区域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集中采购未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和患者需求,导致部分医院药品短缺或库存积压。
建议与对策
-
完善监管机制 :增强招标透明度,细化评标标准,建立全程监督体系,防止权力寻租。
-
平衡价格与质量 :建立质量优先的采购机制,加强供应商资质审核,确保药品安全。
-
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通过预留份额、降低准入门槛等措施,促进市场竞争多元化。
-
优化激励政策 :合理分配集采节约资金,避免企业通过不合理手段获取差价。
通过以上措施,可进一步规范药品和耗材集中采购,确保政策效果与公众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