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防治水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其基本知识涵盖原则、措施、管理及技术要求等方面,具体如下:
一、防治水基本原则
-
十六字原则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是煤矿防治水的核心原则,强调通过预测和监测及时发现水害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
-
探掘分离原则
实施“探掘分离”,即未探明水文地质条件前不得进行采掘作业,确保安全。
-
源头预防原则
从源头预防水害,通过科技手段(如物探、化探)提前识别含水层和断层,避免盲目开采。
二、综合防治措施
-
防
通过合理留设防水保护煤柱、注浆加固等措施,防止含水层水涌入采掘区域。
-
堵
采用封堵、注浆等技术治理含水层破裂带、老空区等透水通道。
-
疏
探放老空水、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降低水体压力。
-
排
完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面积水、矿井涌水,防止淹没采掘区域。
-
截
加强地表水、断层水等外部水源的截流治理,切断水患来源。
三、管理要求
-
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十严格”“十加强”管理制度,落实岗位责任制、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等。
-
应急管理
制定水害应急预案,明确停产撤人、应急处置流程,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
技术支撑
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探放水设备,建立水文地质观测记录和动态分析系统。
四、重点防治水类型
-
老空水
老空区积水压力传递快,易引发透水事故,需通过探放或注浆加固处理。
-
岩溶水
可溶岩地层形成的地下暗河、溶洞易与采掘活动连通,需重点监测和防控。
-
断层水
断层破碎带储水且导水,与老空水、地表水等存在水力联系,需综合防治。
五、技术与管理创新
-
源头预防 :通过地质勘探、补充勘探明确水文地质条件,实现精准防治。
-
区域治理 :建立矿井上下结合的治理体系,覆盖地表、地下全流域。
-
科技支撑 :应用物探、化探、钻探等技术,实现动态监测与实时预警。
通过以上原则、措施和管理要求,可有效降低矿井水害风险,保障煤矿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