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专家评审会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会议筹备阶段
-
组建评审团队
由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建设单位、主体设计单位及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的技术负责人组成,明确专家组成员分工。
-
发送会议通知
提前1周向专家发送会议通知,附上项目概况、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现场查勘资料,要求专家做好评审准备。
二、会议实施阶段
-
项目情况汇报
建设单位介绍项目背景、前期工作进展、设计情况等,编制单位汇报水土保持方案编制依据和主要内容。
-
质询与交流
-
评审专家就方案中的技术问题进行质询,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编制单位进行解答。
-
水行政主管部门代表提出水土流失防治和监督管理建议。
-
-
现场查勘(如需)
评审组现场查勘项目工程,核实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专家根据查勘结果发表专业意见。
三、专家评审阶段
-
分组评审
专家按水土保持方案内容分区进行评审,重点评估防治责任范围、措施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
-
形成评审意见
-
通过评审的方案,专家组出具书面评审意见并签字确认。
-
不通过的方案需退回修改,编制单位根据意见调整后重新报审,直至通过。
-
-
投票表决
通过初评的方案进入投票表决环节,专家组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最终表决。
四、后续工作阶段
-
技术审查与批复
修改后的方案由技术评审单位出具技术审查意见,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项目方可开工建设。
-
资料归档与考核
技术评审过程及意见作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考核内容,连续两年未通过评审的编制单位将受到批评或整改要求。
注意事项
-
评审过程中应注重方案与项目实际需求的匹配性,避免形式主义。
-
现场查勘是关键环节,需确保方案可行性。
-
评审周期通常为15-30个工作日,具体时间根据项目复杂度调整。
以上流程综合了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评审的常见模式,具体细节可能因地区政策或项目类型有所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