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水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核心内容,涉及预防、监测、治理和应急响应等多个环节。以下是防治水的基础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
含水层 :能透水并产出一定水量岩层的总称(如砂岩、灰岩含水层)。
-
隔水层 :不透水或透水量极小的岩层(如泥岩、致密粘土层)。
-
断层 :岩层沿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逆断层。
二、防治水原则
遵循“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采用“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技术,实行“探掘分离、不探不掘”管理。
三、综合防治措施
-
防 :合理留设防水煤柱,加固底板及裂隙带。
-
堵 :注浆加固、封堵裂隙或含水层。
-
疏 :探放老空水,对承压含水层进行疏水降压。
-
排 :完善排水系统,排除地表及地面积水。
-
截 :截流治理地表过量降水。
四、关键技术与设备
-
物探 :地质雷达、地震波勘探用于早期发现含水层。
-
钻探 :控制钻进参数(如水压、水量监测)防止突水。
-
排水系统 :设计合理的水仓容量和放水流程。
五、安全预警与应急响应
-
征兆识别 :煤层变湿、挂红、空气变冷、涌水声等。
-
撤退原则 :接近积水区时停止作业,沿避灾路线撤退至安全水平。
-
演练要求 :每年至少进行1次防突水演练。
六、管理规范
-
制度执行 :落实“十严格”和“十加强”管理制度。
-
文档记录 :详细记录探水、排水、治理等过程。
七、资源保护
-
合理开发 :避免过度开采导致底板破裂。
-
生态修复 :透水事故后需对受影响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降低矿井水害风险,保障生产安全与资源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