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损害需要及时治疗,早期干预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关键点在于:控制原发病因、调整生活方式、定期监测指标,避免发展为终末期肾病。
-
明确病因治疗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主要诱因,需通过降压药(如ACEI/ARB类)、降糖方案将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肾损伤需配合激素或免疫抑制剂。 -
饮食与生活习惯干预
低盐(每日<5g)、优质低蛋白饮食(0.6-0.8g/kg/天)减轻肾脏负担;戒烟限酒,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适度运动可改善代谢。 -
关键指标定期监测
每3-6个月检查血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尿蛋白定量。出现水肿、尿量骤减等症状需立即就医,警惕急性加重。 -
并发症预防管理
纠正贫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钙磷代谢(限磷饮食+活性维生素D)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慢性肾损害需终身管理,越早治疗预后越好。患者应遵医嘱规范用药,同时保持乐观心态,多数人可通过科学干预长期维持肾功能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