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损害目前无法彻底根除,但通过早期干预、规范治疗和长期管理可有效延缓病情进展,部分患者甚至能实现肾功能稳定。核心治疗手段包括病因控制、并发症管理、生活方式调整及替代治疗(如透析或移植)。以下是科学应对策略:
-
病因治疗
- 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主要诱因,需通过降压药(如ACEI/ARB类)和降糖药(如SGLT-2抑制剂)将指标控制在目标范围。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肾炎)需免疫抑制剂干预,感染性肾病需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
并发症管理
- 贫血:补充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铁剂。
- 矿物质代谢紊乱:限磷饮食+磷结合剂,调节钙和维生素D水平。
- 水肿与心衰:利尿剂+限盐,严重者需透析超滤脱水。
-
生活方式干预
- 低蛋白饮食:每日蛋白摄入量0.6-0.8g/kg(以优质蛋白为主),减轻肾脏负担。
- 限盐限钾:每日盐<5g,高钾血症患者避免香蕉、土豆等高钾食物。
- 戒烟戒酒,适度运动(如步行、太极拳)改善代谢。
-
替代治疗
- 透析:肾小球滤过率(eGFR)<15ml/min时启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可替代部分肾功能。
- 肾移植:终末期患者最佳选择,术后需终身服用抗排异药物。
-
定期监测与随访
- 每3-6个月检查肾功能、尿蛋白、电解质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部分抗生素)。
慢性肾损害需长期综合管理,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保持乐观心态。即使无法根治,科学治疗仍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