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尿路结构和功能损害可通过中药调理改善,核心治法为清热利湿、补肾固本,常用方剂包括忍冬竹叶汤、八正散、通淋固本方等,配合中成药如三金片、宁泌泰胶囊等可增强疗效。
-
急性期清热利湿:针对尿频、尿急、尿痛等湿热症状,推荐忍冬竹叶汤(忍冬花、淡竹叶、瞿麦等)或八正散(车前子、瞿麦、滑石等),兼具抗菌消炎作用。若血尿明显,可加大小蓟、茜草根凉血止血。
-
迁延期扶正祛邪:病程较长者需兼顾正气,在忍冬竹叶汤基础上加黄芪、白术益气,或生地、知母滋肾阴。中成药如三金片(金樱根、金沙藤等)可清热通淋兼益肾,减少复发。
-
慢性期补肾固本:肾虚湿热型用通淋固本方(金钱草、杜仲、黄芪等),肾阳虚选济生肾气丸加减(附子、桂枝、车前子等),中成药如金匮肾气丸联合尿石通丸可温阳排石。
-
对症加减与外治:腰痛加白芷、威灵仙活血止痛;尿道灼痛用琥珀拌木通化瘀通淋。外敷法(如大黄、白芷蜜调敷肾区)可辅助缓解慢性疼痛。
提示:中药需辨证使用,急性感染需结合抗生素治疗,严重梗阻或肾功能损害者应及时就医。日常多饮水、调整饮食结构(低盐、控尿酸)有助于预防复发。